勤思敏学 精业笃行 |

当前位置:首页 >常铁新闻常铁造就人才 • 卓越引领未来

人民日报点赞我校产教融合实践经验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3-01 阅读:

2月26日,人民日报以《汇聚产教资源 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题,聚焦地方和职业院校新实践,关注职教改革推进进程,其中,对常铁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做出的探索进行了深度报道,详文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旨在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点和问题。

本期教育版,我们关注地方和职业院校的新实践,看他们如何推进改革,着力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编  者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促进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本报记者:吴月

焊花飞溅,映照沉稳的身影——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车间里,00后焊接技工史先良正从事转向架构架焊接。15岁时,他抱着“学一门过硬技术”的愿望来到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1岁时,毕业第二年,他就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

 大国工匠手把手地指导,让我掌握了扎实的本领,对现在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在史先良看来,自己是产教融合的受益者。

作为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直属职业院校,近年来,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技术、人才、资源、文化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走进学校轨道车辆技术实训基地,一列长长的地铁车体和地铁车辆核心实训模块映入眼帘。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整车电气、受电弓、车门、转向架等功能调试。

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集成度高,单体制造成本高、所需场地大。如何破解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副校长徐璐介绍,通过校企共建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中车子企业布局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学校的轨道交通行业实训基地群已基本形成,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实训资源。

中车高铁工匠协同创新中心的荣誉墙上,90后高级技师巢杰获得的技能奖项十分醒目。从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他进入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工作,2020年又被学校引进为智能制造学院教师。我希望帮助学生们用技能创造价值。巢杰说。

巢杰所在的焊接与检测教研室中,还有多名从企业引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的关键之一,在于企业人才优势的注入。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喜民介绍,学校积极集聚校企人才资源,开展校企混编教师团队建设,提升育人水平。据了解,中车集团将继续加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力度,下一步将在推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点评: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最大优势,也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曾是一些职业院校面临的问题。在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资源融合共建实训基地、人才融合共建教学团队等实践,展现了产教融合的成果与潜力,体现了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