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产一线 锻造“双师”真功——智能制造学院教师暑期实践赋能教学革新
文章来源:智能制造学院 李欣雨 发布者:党委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次
为锻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将行业前沿技术引入课堂,智能制造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到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务段及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教师们深入生产一线和实训基地,学习前沿技术标准,积累实战经验,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充电蓄能”。
在上海电务段南翔培训基地,专家聚焦铁路电务核心领域,结合丰富案例,系统讲授了道岔机械结构与电路原理、铁路安全规范等核心知识。通过深入学习与交流,教师们掌握了主流转辙设备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与典型故障处理思路,并从技术专家和一线骨干处汲取了大量鲜活的现场经验。“这次实践让我对设备故障处理的‘实战’流程有了切身体会,”冷雪老师表示,“以后给学生讲相关课程,案例会更真实,指导也会更精准。这些来自一线的宝贵经验,将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案例,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行业规范,筑牢职业基础。”
工业机器人培训则瞄准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培训系统覆盖机器人机械结构、控制系统、传感技术以及智能视觉系统应用等核心内容。教师们深入学习了机器人本体、控制柜构成及工作原理,重点掌握了智能视觉系统与机器人协同工作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工业机器人设备编程与操作实训。在分组实操环节,教师们动手完成了机器人编程、智能视觉调试及设备联调等任务,提升了实战能力。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实践考核,教师们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操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工业机器人技术迭代快,这次培训让我们跟上了行业最新应用,”参与培训的教师陆建卫谈到,“特别是智能视觉协同应用的经验,将帮助我们更新《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等课程的实训项目,引入更贴近企业真实场景的教学案例。”
此次深入一线的暑期实践,是学校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满载而归的知识、技能与经验,正成为教师赋能课堂、创新教学的源头活水。智能制造学院将持续拓展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搭建更多元化的教师实践平台,为培养适应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